乌梅、山楂、甘草、荷叶、丹参,5味药材,根据剂量组方成“乌梅荷丹饮”,一帖1块7毛钱。火出圈的中药茶饮乌梅汤加强版,在市中医医院正式上线,悄然走红。

  “第三次专门采购的中药材明天到院,我们目前推出的6款中药代茶饮很受欢迎。”6月11日,市中医医院中药房内,医务工作人员正在点药、组方。

图为医院中药房工作人员正在为“乌梅荷丹饮”点药组方。

  端午假期前夕,医院上线的第一批系列中药代茶饮,2000份已售罄。早前,来自武汉的雷女士,在朋友圈看到消息后,抢先下手,专门托人在市中医医院代购茶饮,发来留言反馈,“太好了,口感真不错!”

  这正是医院紧跟中药养生潮流,根据本地气候、夏季特点、饮食习惯等,因地因时推出的“宝藏茶饮”配方。乌梅汤生津解暑,化湿降脂,盛夏时节,适宜解暑化湿。

  这一代年轻人有多爱养生?传统中药饮品乌梅汤走红网络社交平台,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一跃成为养生界的门面担当。网友评论:“没想到打败奶茶的是中医院的乌梅汤”“比茅台咖啡更火”。

  市民周女士也赶了趟时髦,听说医院推出乌梅汤,特意前来找医生开具药方,拿取一袋乌梅汤中药帖和减肥祛湿茶,“效果好的话,回头给闺蜜推荐。”

  流程顺畅,市民来院选择治未病科或中医系列科室挂号,经医生开具药茶处方、缴费后,即可在中药房窗口领取药茶。

  早在2个月前,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着手研制中药代茶饮,针对“亚健康”大众人群的不同体质和身体状况,特定制了生津解暑的乌梅荷丹饮、安神助眠茶、减肥祛湿茶、美白润肤茶、清肝明目茶、利咽清嗓茶共计6款。价格亲民,平均一帖在2到3元左右,服用方便,煮茶泡水均可。

  “通过改良药方、测试剂量,反复斟酌口感,我们适时推出茶饮,起到调理保健的作用。”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彭玲媚介绍,她表示乌梅汤大部分人都能喝,但脾胃虚寒、有慢性腹泻的人不太建议饮用,不要盲目跟风。

  此外,对不同人群,医生也会根据四诊情况,针对个人身体状况和需求,对组方进行增减,“量身定制”因人施方,对症调理。

  彭玲媚说,医院推出的中药代茶饮适应大众化群体,后续在三伏天期间开展冬病夏治活动配套推出酸梅汤、健脾消食茶、护肝解酒茶等6款“新品”,品种更加丰富。但是孕妇、儿童、年老体弱者等群体要根据医生把脉问诊后,指导用药。

  融入生活,有效传承。当下,“新中式”养生方式备受追捧,市中医医院守正创新,凭借独特优势,发挥所长。本周将推出醒神开窍、驱蚊防虫、辟秽防感、安神助眠等4款“定制”香囊,组方磨粉,将本草药粉置于香囊内,悬挂室内车中,药香四溢。

  端午前夕,医院团委和治未病科联合为青年夜校的年轻人们送上一堂中医养生公益课,全市中医青年养生粉丝齐聚一堂,品药香、制香囊、沐文化,意犹未尽,备受好评,一致要求延时加课。

  “我们将持续不断研发适合大众能够便捷使用的茶包、足浴包、药膳包、香囊、中草药枕等中医养生保健系列产品,让群众的需求变为现实。”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医文化“活”起来,让传统和时代碰撞,要不断“潮”起来,创新方式方法,走进寻常百姓家。(记者 罗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