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群众恶性肿瘤防治意识,提升疾病“早诊早发现早治疗”水平,切实阻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风险,2025年4月7日,由北京广安中医肿瘤防治基金会、仙桃市卫健委、仙桃市中医医院、花宝金名中医肿瘤预防团队联合主办的“北京广安中医肿瘤防治基金会健康行”活动在我院圆满落幕。
会议开始,我院党委书记辜转荣致欢迎辞。他提到,我院建院已有60周年,在中医肿瘤防治领域已小有建树。感谢基金会无私捐赠肿瘤防治专项基金,我院将精准用好每一笔善款,造福一方百姓。他强调,要以本次合作为纽带,双方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下沉,推动区域肿瘤防治能力同质化提升,建立区域肺癌高危人群的长期随访机制,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新模式,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新福音。
紧接着,北京广安中医肿瘤防治基金会秘书长孟庆川指出,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肿瘤疾病的防治任务还十分繁重,基金会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切实减轻重大肿瘤疾病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使爱心基金传递地更加精准。同时,基金会也期待与仙桃市卫健委、市中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对仙桃地区肿瘤防治高危人群进行长期随访、方案干预和评估,进一步提高仙桃市肿瘤防治关口前移的能力,提高疾病的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率,为低收入家庭健康保驾护航。
随后,岐黄学者花宝金教授指出,以肿瘤学科为代表开展的学习查房示范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中医文化已深入人心,在慢病防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疾病这四大慢病的防治。他提到,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谱系也在发生改变。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真正让老百姓受益。
最后,他呼吁开展结对帮扶,通过共享、共建实现共赢,共同推动仙桃中医药事业发展。他深情回顾道,市中医医院已经走过了60年辉煌历程,60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中医药事业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守护着仙桃百姓的健康。
会上,市卫健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张新指出,此次基金会与市中医院合作的公益项目,是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也是肿瘤防治工作的创新探索,市卫健委将全力支持项目落地。此外,他提出三点工作要求:
一、强化防治能力:要求市中医院与基金会深度合作,整合资源培养中医肿瘤防治队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二、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数据共享、中西医协作等方式,构建肺癌高危人群动态数据库,实现筛查诊疗闭环管理,并与医保政策衔接;
三、推广创新经验:希望项目形成可复制的"仙桃中医模式",为区域中医肿瘤防治体系建设提供示范。
会上,由北京广安中医肿瘤防治基金会秘书长孟庆川与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远怀双方签订捐赠协议。
随后,岐黄学者花宝金教授带领专家团队深入我院血液病科/肿瘤科/风湿病科开展教学查房。科室主任程铁兵向其系统介绍了科室近三年重点病种诊疗方案优化、中医特色技术应用及学科建设成果。双方围绕晚期肿瘤中西医协同诊疗路径、“未病先防"干预模式等议题展开多维度学术探讨。花宝金教授结合查房案例,在个体化辨证施治方案优化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为科室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思路。
紧接着,花宝金教授及其专家团队深入病区开展教学查房活动。在血液肿瘤科病房,团队专家与我院医师就病例展开深入讨论,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特点,提出了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建议。特别在中药配伍、剂量调整等方面,分享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花宝金教授强调:“在肿瘤治疗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扶正祛邪'的特色优势,注重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此次教学查房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高水平的诊疗服务,也为我院医师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专家手把手的指导,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医务人员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为打造特色肿瘤专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术交流与临床指导之外,花宝金教授团队更将人文关怀延伸至患者家中。专家团专程走访了2户长期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肝恶性肿瘤患者家庭,其中包含一位罹患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丙型肝炎并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六旬患者。在患者家中,专家们通过望闻问切细致评估康复进度,现场调整中药处方,并对患者致以细致入微的关怀。
此次家访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延续性医疗服务,更展现了中医药"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全过程。专家团队表示,将持续关注这些患者的后续治疗情况,为他们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